上海乐居网 资讯中心 政策解读

正文

丁祖昱:2023年房企分红同比降46%,15家退市
来源:乐居买房2024-05-23 08:49:49

  5月22日,2024房地产及物业上市公司测评成果发布会暨ESG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克而瑞集团董事长丁祖昱对2024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成果做出分享。这次测评研究对象是120家上市房企,包括91家在A股上市、28家在港股上市和有1家在海外上市,这些上市公司的业务都在内地。但是120家比去年减少10家,比2019年减少90家。

  前十强变动率在20%左右,50强变动率在12%,经历两年调整之后,基本稳定下来,但是排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次第一是华润,华润把住宅开发和商业运营双轮驱动,在市场调整时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第二是保利集团,第三是中海,第四是万科,第五是招商,后面依次是龙虎、绿城、建发、越秀和新城,建发和越秀是地方国企的优秀代表,这是今年新上榜的。

  资本市场表现,内地和港股的房地产板块走势大幅度弱于大盘。上市房企每股收益率平均值大幅下降,低于全市场平均水平,去年A股每股收益是0.44元,港股是0.39元,这是最近的低值,比平均值低20%。

  同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市场也低于全市场平均水平,原先房地产是优秀的行业,但是这两年从2021年开始整体调整幅度相对较大。

  上市房企分红总额也在持续下降,股息率创新低,大部分上市房企都是亏损的,2023年房企分红还有468亿元,比前一年下降46%,股息率2.55%,超过2%。

  有八成上市房企在2023年股价下跌,20%是上升的,但是这是截至到2023年年末的数据。今年房企特别是最近两个月股价有绝底反弹的现象,这至少是一个好的信号,整体房地产股经历年初一轮调整之后,今年至少到这两天的股价,大多数比去年年末的股价有所上行。

  2023年有15家房企从A股、港股退市,还有一些股票可能也会在今年陆续退市。从运营规模来说,上市房企房地产开发业务总收入、总资产、营业利润都是下跌的,但是比2022年的跌幅有所收窄。34家上市房企目前总资产超千亿,规模集中度与之前持平。

  50强各梯队权益销售金额、操盘面积同比持续下降,去年10强销售均值掉的幅度最小,11-30强掉了17%,30-50强掉了12%,但是2024年1-4月份下行的速度较快,基本上百强房企掉了40%左右。

  偿债指标和上一年基本持平,上市房企三道红线达标率有所提升。2023年融资总额同比下降超三成,今年1-4月份也有继续下行。

  从盈利能力来说,相关的指标下降幅度较大,和前面财务指标正好相反,财务指标趋于稳定,盈利指标大幅度下降,营业利润下降17%,净利润下降10%。超三分之一的上市房企净利润为负,在2023年净利润为负数,都是结转的。

  从成长能力上来分析,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值同比下降,这个趋势还不会马上得以扭转。另外上市房企四成不增收不增利,压力最大的占了40%,但是也有20%的上市房企增收有正利,还是出现了弯道超车的房企,基本上都是一些央国企,在这轮行业出现大幅调整下,还有20%的房企脱颖而出。

  房企存货均值也在下降,因为拿地少,虽然销售在下降,但是投资下降幅度更大,三分之二房企存货同比是下降的。

  对于未来的展望,首先政策方面还会持续发力,地方现在除了北上之外,政策基本上都放开了,三大工程整体推进速度也在加快,去库存这块也是今天要强力推进的,至少3000亿大盘出来之后,加上新的杠杆能够推动六七千亿的金额,对于7.5万亿现房存货也有比较好的去库存的推动作用。

  对于新房情况来看,今年压力较大,是一个弱复苏的走势,可能比去年有所下行,下行幅度相对有限。二手房在市场占比增加,城市的分化也在加剧,原先的热点城市像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等都在做相应的调整,今年年初都出现一些调整,之前还比较稳,但是原来的压力城市现在基本上已经调无可调,基本上稳定下来。

  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谨慎投资,聚焦投资,另一方面不断关注产品力的提升,这也是今年所有企业的关注焦点。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
    eju54321 13681708407 加入城市买房砍价群。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