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户口的前世今生

日前,天津将取消蓝印户口的消息再次将蓝印户口这一历史特殊时期的产物拉回人们的视野。

 
 
第533期
 
往期回顾

蓝印户口的由来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繁荣房地产市场为主要目的的“蓝印户口”政策在东部沿海城市兴起。

  • 蓝印户口因使用蓝色印章(与办理非农业户口适用的红色印章相区分)而得名,拥有蓝印户口的人基本上可以享受正式户口的权益,但是要等若干年后才能够转变为正式户口。
  • 依据各地颁布的蓝印户口政策,只要购买一定面积的商品房或者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蓝印户口。
  • 所谓蓝印户口,就是前些年各地为了加快城市发展速度,做大城市规模而推出的一种“奖励”措施。虽然范围包括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办企业和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但是,实际执行结果,主要还是集中于购买商品房。也正是因为有了蓝印户口这个新概念,不仅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规模也在快速膨胀,随之带来城市地价和房价的快速上涨。
  • 据悉,第一个实施蓝印户口政策的大城市是上海市。1994年初上海市开始实施蓝印户口政策,依据《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境外人士投资2O万美元或购买100平方米以上的外销商品住宅、境内人员投资100万元人民币才可以申请到1个蓝印户口指标。
  •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张玮的研究指出,从空间上来看,曾经实施蓝印户口政策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沈阳、营口、青岛、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厦门、广州、深圳等数十个大中城市。
售楼处

蓝印户口产生原因

所谓蓝印户口,就是前些年各地为了加快城市发展速度,做大城市规模而推出的一种“奖励”措施。虽然范围包括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办企业和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但是,实际执行结果,主要还是集中于购买商品房。

  • 张玮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20世纪90年代东部沿海地区房地产市场刚刚兴起且市场低迷,地方政府期望通过购房入户政策拉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当时的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状况能够有力地说明这一情况。根据相关研究,“90年代上海市的房地产业基本是由投资推动的,1992年、1993年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都翻了番,但购买力跟不上,出现了百分之二三十的空置率”。
  • 二是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的户口普遍具有较高的价值含量,对外来人口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除东部沿海地区之外,实施蓝印户口政策的城市寥寥可数,仅有中南地区的武汉及西南地区的昆明曾经发布了蓝印户口法规规章。
  • 申办蓝印户口的条件与城市的规模和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的规模越大、地位越高,取得蓝印户口的条件也越高。城市规模的大小通常是指城市人口和地域范围的大小,而城市地位的高低却不仅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还往往与行政的区划等级相关,行政等级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城市地位的高低,如直辖市高于省会城市,省会城市高于地级市,地级市高于县级市和镇。
开发商的诱惑

不要让蓝印户口捆住城市发展手脚

告别蓝印户口,才能为城市发展松绑,让城市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其他城市也不妨借鉴天津的经验,考虑取消蓝印户口的问题,从而为户籍制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 虽然按照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台蓝印户口政策,可以有效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但是,由于蓝印户口政策被地方政府过度使用,也产生了许多不该产生的问题,从而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城市规模扩张过快带来的城市配套设施跟不上、城市建设力度过大带来的地价和房价上涨过快,以及公共资源严重滞后等。
  • 更重要的,由于蓝印户口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集中于购买商品房。也就是说,只要有钱,就能成为“城市人”,因此,也带来了城市人口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许多并不具备成为“城市人”条件者,也因为购买了商品房而成为“城市人”,导致城市的就业压力大大增强,而就业渠道和就业能力又严重不匹配,最终使城市发展进入怪圈、陷入瓶颈。
  • 各地在利用蓝印户口加快城市发展过程中,只看到需要的一面,而没有考虑可能的一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要知道,城市规模的扩张,决不仅仅是人口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还必须在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公共设施、公共配套、社会福利等,全方位的扩张。

显然,购买商品房就能获得蓝印户口,就能成为“城市人”,已完全失去城市扩张的内在本质,失去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告别蓝印户口,才能为城市发展松绑,让城市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其他城市也不妨借鉴天津的经验,考虑取消蓝印户口的问题,从而为户籍制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